阴寒下盛,故阴下湿如牛鼻上汗,冷而且粘,其足皆逆冷也。 寸口脉弦而大,弦则为减,大则为芤,减则为寒,芤则为虚,寒虚相搏,此名曰革,妇人则半产漏下,旋覆花汤主之。
诸肉杂食,恐难消化,乱于肠胃,故成霍乱。然必气盛而实者,汗之乃愈,不然则其表益虚,风水虽解,而恶寒转增矣,故曰:恶寒者,此为极虚发汗得之。
蓼和生鱼食之,令人夺气,阴核疼痛。「当下其寒」四字,当在必心下坚之下,文义始属,□下「满」〔偏〕痛,发热,其脉紧弦,此寒也,以温药下之,宜大黄附子汤。
下利,便脓血者,桃花汤主之。上以内外、上下、左右分顺逆,此以浅深、晦明、聚散分顺逆也。
脾主旋运,又主四肢,旋运不利,故四肢苦重。在下来多,经候不匀,令阴掣痛,少腹恶寒,或引腰脊,下根气街,气冲急痛,膝胫疼烦,奄忽眩冒,状如厥癫,或有忧惨,悲伤多嗔,此皆带下,非有鬼神。
热者以辛凉发其汗,大青龙汤;寒者以辛温发其汗,小青龙汤。 内欺外恭者,象水之质内虚无实也。